- 付安玲;石晓冬;
在当今AI时代,以ChatGPT、Sora为代表的生成式AI融入高校思政课创新变革已成为大势所趋,这对教师的素养结构提出了全新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AI素养是教师在接触、理解、评估、利用AI技术和应用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综合能力、行为方式和伦理价值观,是AI时代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鉴于此,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政课教师“六要”标准,系统构建以意识、技术、伦理、发展四大维度为核心内容的高校思政课教师AI素养框架。在此基础上,培育高校思政课教师AI素养以实现教师智慧与技术智能的深度共生,对于推动其自身专业发展、满足当代大学生多元需求、助推思政课堂变革跃迁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师AI素养培育工作,宏观层面需完善政策顶层设计,强化财政扶持力度;中观层面需落实培训孵化实践,营造协同育人生态;微观层面需激发教师自我驱动,提升人机协同能力。
2025年05期 v.40;No.231 1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4 ] - 史发杰;赵敏;
在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精准化在于依据大学生群体特征,借助信息技术把握个性化需求,实现因材施教。生成式人工智能凭借技术优势及政策支持,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精准化提供了新可能。但其应用仍需遵循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以人为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指导理念,秉持技术与人文共生、群体与个体并重、网络与现实兼顾的原则。在具体实施上:首先,提升道德教育教育对象数字素养;其次,创新搭建网络行为数据平台、建设虚拟仿真德育平台等教育载体;最后,优化网络道德教育环境,构建协同队伍、强化多方协作,推动青年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自由而全面发展。
2025年05期 v.40;No.231 2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1 ] - 郭莹;
构建教育大模型驱动的创新素养培育生态是智能时代教育转型的必然要求,依托动态BOPPPS-4C/ID整合模型实现突破有其必然性、可能性与可行性。教育大模型通过认知增强与知识重构赋能素养发展的内在机制日益凸显,技术驱动下的素养范式迁移路径清晰,是其赋能的必然性基础;动态BOPPPS模型的闭环迭代特性与4C/ID模型的任务驱动特性相互融合,形成“目标动态校准—认知脚手架生成—多模态评价反馈”的适应性路径,为创新素养培育提供了可能性支撑;该生态包含智能基座层(资源供给)、教学交互层(混合场景协同)、评价治理层(素养画像)的三层架构及个性化学习生成、师生协同发展等核心机制,其运行过程具备高效能、强适应性与高赋能特征,符合创新素养培育目标,因此具有突出的实践可行性。纵向实验证实其在提升创新思维、问题解决力及技术适应性方面效能显著。
2025年05期 v.40;No.231 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0 ] - 孙杉;汪峰;
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美育以艺术美、生活美、自然美等形式赋能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更加生动活泼、贴近时代、贴近学生。二者之间的融合在高校实践过程中存在学科壁垒、师资短板、供需失衡等问题,呈现出“机械割裂”的状态。通过借鉴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将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模型的两条主链,以平台、师资、评估作为三个关键维度耦合主链,促进二者形成“双螺旋”式融合,最终实现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促进、螺旋上升的协同育人目标。
2025年05期 v.40;No.231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5 ] - 张路;费欣瑶;
思政课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基于场域理论视域,革命场馆作为思政教育的社会化场域,其物质空间、符号系统与关系网络的场域特性,与学校思政教育形成场域中的结构性互补,在协同育人和沉浸式教学方面具有独特的育人优势和功能。传统思政课堂因资本转换阻滞以及惯习培育的断裂,导致场域结构流动乏力,可通过在校馆协同育人实践中构建场域资本高效转换的协同机制、设计连贯的惯习培育模式、激活结构流动活力来实现突破,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可借鉴方案。
2025年05期 v.40;No.231 4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0 ] - 肖建平;
给养理论是基于生态学范畴,专门用来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客观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论,为研究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理论视角。利用给养理论审视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这一生态教学体系,从价值观、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方面实施生态化转向,能为解决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困境提供新思路,进而为提升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思政效果提供新方案。
2025年05期 v.40;No.231 5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5 ]